福州5个公共文化空间荣获7项“全国最美”

【金色港湾资讯网为您推荐阅读】

福州5个公共文化空间荣获7项“全国最美”奖项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1日公布了2023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福建赛区)奖项。 福建省共获得5大类29个奖项,获奖空间数量位居参赛省(市)第一。 ),其中福州市5分荣获7奖。

福州市选定的五个公共文化空间各具特色。 鼓楼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荣获“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优秀运营奖”。 仓山区大观艺术馆、台江区福州美术馆(黄培松故居)荣获“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鼓楼区安泰街综合文化站荣获“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台江区绿森书店阅读基地共建空间荣获“网络人气奖”。

大赛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上海市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联合指导,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浦东新区主办。人民政府。 共有20个省级行政区的148个城市、10个自治州的2684个车位参赛。 其中,福建省参赛公共文化空间172个,参与人数在15个赛区中排名第五。 (记者林宇、王玉萍)

市民游客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记者 林双伟 摄

福州这些公共文化空间全国最美的是哪些?

如何以珍惜和尊重的态度保护古建筑? 如何在保护中盘活它、利用它,让它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 位于三坊七巷南后街叶氏宅邸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在此次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斩获三项大奖,给出了生动鲜活的答卷。

福州其他几家获奖单位也位于历史建筑内。 如烟台山乐群楼的大观美术馆、上下杭历史文化区黄培松故居的市美术馆、巫山南麓天荒岭巷高冶寺的安泰街综合文化站等。 他们的共同评选,体现了福州在旧时代的地位。 建筑振兴成果显着。

这些老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面貌,彰显着历史文化魅力。 为什么它们会被评选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她们的美丽是什么?

2日,记者深入探究了他们评选背后的美好。

市民参观安泰综合文化站。记者 迟远 摄

古民居变展园,美在和谐中重生

春节刚刚过去,福州文化旅游的热度并未减弱。 三坊七巷依然挤满了游客。 位于南后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这里了解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

“叶氏宅邸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葺,融明、清、民国风格为一体,2009年振兴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 评论员王子维表示,“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我们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八天的时间里,我们接待了超过5万名游客。”

参观非遗博览会的游客首先会被其独特的建筑之美所吸引。 叶家的外墙是青砖砌成的,是民国时期重新修葺的。 在南后街的建筑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走进去,会发现又一个山洞。 大厅宽敞,五间正房沿天井北侧排列。 西院为花园。 花园里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增添了自然的韵味,体现了前主人的优雅。 叶宅原为清末翰林学士、曾任福建大学堂监修的叶在期故居。 福州叶氏被誉为“天下翰林”,共出过八位翰林。 叶在齐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被选入翰林院检阅。 他是叶氏第六代传人,也是最后一位翰林。

“我们的博览园利用了叶家独特的建筑庭院优势,开辟了光线充足的展厅和简洁的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空间,实现了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副园长马玲说。 。

非遗之美在古建筑中展现。 古朴风格的建筑与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得益彰,历史文化在这里交融。 这也成为非遗博览会吸引游客的“交通密码”。

目前有多个永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 “岷山岷水新奇——习近平总书记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参观者可以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脚步,感受总书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渊源; 《福建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了南音、妈祖信俗、王川等9个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春节期间推出的“甲辰新年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仍在展出。 寿山石雕、德化白瓷、畲族银饰、剪纸、刺绣、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匠心、精湛的工艺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龙形象,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

“这次来参观,着实被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手艺震撼了,你看这‘龙凤吉祥’的寿山石雕,多么栩栩如生。” 来浙江旅游的浙江青田游客王先生看着眼前的展品,不禁感叹不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活力。 “你看,这幅农民画是不是很有特色?这是用我们福州传统漆画技法创作的农民画。” 马岭副主任指着展出的一幅农民画向记者介绍,农民画是一种大众绘画,由农民自己创作,风格独特,技法简单。 经常画贴在门窗、炕头、炉灶等处。2016年,福建省美术馆启动农民漆画创新实践,将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画技法与农民画相结合,推出了多款农民漆画作品。举办多轮农民漆画技法实验班,创新农民漆画独特的艺术形式。 福建省农民漆画培训班学员吴玉环、潘志坚、徐建宁、刘文英也带着农民漆画创作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离不开新生力量。 马玲介绍,由于游客较多,非遗博览会专门成立了讲解员小队,共有30多人,全部都是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小学生。 他们自愿报名,接受培训后上岗,在周末和节假日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采访当天,钱塘文博小学的孩子苏浩辰正在给江浙游客讲解。 他告诉记者,在家人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喜欢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茶艺,后来还报名担任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志愿者讲解员。

“在这里我可以更多地了解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想向省外的客人讲解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我长大后,我也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传承人。” 苏浩辰说道。

“自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我们的非遗博览会人气持续高涨,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马玲说:“依托叶家,展览不断举办,常年不间断,‘老屋秀老手艺’,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活力。荣获‘最美’”这次‘公共文化空间奖’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

大观艺术馆位于仓山区乐群路。记者 林双伟 摄

乐群楼城美术馆的美在于传承体验

“樱桃的小嘴,眯着眼睛,这件唐代陶画仕女俑,是不是有一种傲慢的既视感?” “鸡头壶的创作始于六朝,早期装饰较为复杂,到了唐代,由于更加注重实用性而变得简单,体现了由繁到简的过程。” 2日,恰巧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 仓山区烟台山历史街区大观艺术馆的参观人数并未减少。 变身讲解员的副主任叶剑飞被游客包围。 生动的讲解带领大家对馆内艺术品的“前世今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大观艺术馆是榕树爱国华侨领袖曹雁翎、陈文渊创办的公益性美术馆。 也是“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心·荣华侨文化园”、“同心·海归文化创意联盟”。 此次荣获“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美术馆所在的乐群楼是烟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咸丰四年,由各国领事馆集资修建。 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建筑。 它是福州第一座供各国领事和商人聚会的建筑。 该俱乐部被称为“万国俱乐部”。

“这座美术馆是曹艳玲和陈文渊夫妇历时三年的心血,主要展示夫妇俩多年来不遗余力在海内外收藏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在‘把文物带回家’的同时,也向外界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观美术馆常务副馆长林辉告诉记者,美术馆共设置5个展厅,包括临时展厅、正统青花龙纹大缸展、历代陶瓷精品展、年份龙特展和“壶中乾坤”历代陶瓷壶器展,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现当代艺术的新活力。

记者在展厅看到,古陶瓷、龙题材文物、陶瓷壶等艺术品琳琅满目。 每件艺术品的前面都标有名称和年代,并附有音频解说。 参观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通过语音或文字了解更多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除了展示中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外,博物馆还设置了文物修复展厅、宋代生活美学馆等空间。 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中国传统艺术讲座、大观传统文化学校等文化公益活动,弘扬国际文化。 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福州城市文化品位。

“你看这个作品,用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讲述了一个人一天的生活故事,这就是去年‘逐梦中国福建行·海外华人寻根之旅’的学生们的心声。” ’夏令营在我们的博物馆历史课上说。一件创造的作品。” 在“大观传统文化派”空间里,叶剑飞拿起一块甲骨文,向记者介绍道。

去年夏令营当天,来自印尼、泰国、葡萄牙、缅甸等国的30名华侨小朋友在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和学习了中国古代甲骨文,体验了制作并雕刻甲骨文,探索了这一古代书写系统的起源、演变和文化意义的有益研究。

“除了博物馆历史课程外,我们还开发了‘考古’、‘文物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课程,举办了‘小小考古学家——寻根福州·复兴书匠’ “重返秦始皇兵马俑”“本色”等活动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叶剑飞说,开馆以来,博物馆总参观人数已超过20万人次,每日预约人数已达3000多人,博物馆历史课程、宋代生活美学等深受欢迎。

林辉表示,未来,大观艺术馆将不断完善特色课程,举办更多展览,打造烟台山文化艺术发展新地标,打造福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新名片。

福州美术馆(黄培松故居)位于台江区中平路。记者 林双伟 摄

旧建筑变新空间,美在于书香气息与人文

福州美术馆位于台江区中平路172号黄培松故居内。 故居建于清末,坐北朝南三进。 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武状元皇帝的住所。

进入博物馆,每一步都会看到一个场景。 斗拱、挂铃、麻雀等木制构件,工艺精湛。 庭院、通道、小绿景点缀其间。 虽然经历了岁月,但依然无法掩盖她们的美丽。 市美术馆为这里的文化博物馆和艺术创造了独特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春节期间举办的“嘉臣奇瑞——新年邮票艺术展”依然人气很高,前来打卡的市民和游客不少。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我经常来市美术馆“去看展览,展览质量很高。在这次集邮展上,我欣赏到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相当惊喜。”

据市美术馆展览部黄帅介绍,市美术馆除了举办展览外,还组织美育和公众教育活动,涵盖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工艺等多个门类,形成了福建艺坛、美育课堂、赋美之夜、书香古屋等具有赋文化特色的公共教育品牌。 黄帅告诉记者,利用明亮的大厅和众多厢房的优势,美术馆还开设了艺术展厅、视听室、图书馆、创意室等,成为集展览展示、艺术交流于一体的公益机构、教育推广和文化休闲。 文化艺术场所。

安泰街综合文化站位于巫山南麓天荒岭巷25号,省级文保单位高冶寺所在地。 2日,记者来到文化站。 省级吹叶技艺非物质传承人邱少春老师正在向爱好者传授“吹叶”技艺。 安静的“吹树叶”声从这座古老的建筑中传来,别有一番韵味。

高业寺新修复的戏台经常举办各种传统戏剧表演。 文化站站长陈春平说:“每周五下午,我们在这里开设公益评话书店,宣传福州传统评话。 我们还有由志愿者组成的闽剧爱好者俱乐部,长期开展公益演出,让文化传承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在公民生活中。”

周一的舞蹈排练、周二的乐团排练、周三的闽剧粉丝活动……记者看到,文化站每周的活动日程都被排满了。 据陈春平介绍,文化站定期开展各类艺术普及培训,为基层艺术团体、戏曲爱好者团体等提供免费活动场地,还不定期举办各类书法、绘画、摄影、老照片展。 ,并振兴高业寺。 成为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

孙绍祯教授在绿森书店讲授《水浒传》。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次大赛中,绿森书店阅读基地共建空间荣获网络人气奖。 位于“杭社”旁的绿森书店是上下杭历史文化区内唯一的一家书店。 扎根福建文化土壤,打造复合型文化体验阅读空间,成为网红书店。

书店面积不大,分为两层。 走进书店,典雅的艺术雕塑、精美的小物件和古董家具营造出浓郁的文艺气息。

下午,店里的读者就多了。 年轻的读者拿下一本杂志,点了一杯咖啡,坐下来静静地阅读,而老人则拿起民都文化展示架上的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 台江区图书馆还在书店内设立了“台江区图书借阅基地”,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借阅服务。

据绿森书店负责人何鹏介绍,绿森书店已举办数百场大型文化、地方人文沙龙,吸引了众多爱书人士参与。 每年有近10万名读者和游客到店参观,不仅丰富了福州市民的文化生活,现已成为上下杭的文化地标书店。 (记者林宇 严晓 王玉萍)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