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正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让赋能千行百业

【金色港湾资讯网为您推荐阅读】

在日前举行的通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展上,记者在显示屏上看到“童童”,一个戴着粉色发夹的三四岁小女孩的形象。 与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活“丫丫”类似,“童童”生活在高度模拟的数字世界中。 与需要提问才能互动的聊天机器人不同,“通通”的一大特点是它有“活眼”,可以“自主行动”。 当记者戴上VR耳机,进入“童童”所在的数字空间,将牛奶洒在桌子上时,“童童”会主动识别互动者的意图,找到毛巾擦掉牛奶,并清理桌子。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春表示,“通通”以独创的认知架构理论作为顶层设计,以自主研发的国产学习推理框架作为底层支撑。 通过自主的环境探索或者与人类的多模态互动,“童童”可以像人类孩子一样实现技能、知识和价值的不断成长。

当前,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推动算力、数据、算法等突破,多路径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加快原始创新步伐。

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高效精细神经元仿真平台“天眼”,研发生物神经网络精细仿真算法。 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 北京科学情报研究院研发了覆盖近90种元素、模拟上限100亿个原子的多系统统一高精度预训练模型(DPA-2)。 普林斯顿大学、罗格斯大学等全球30家科研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和测试; 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可实现小分子药物全流程的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

多方正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让赋能千行百业(图1)

技术创新驱动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核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将达到4482家。 人工智能产业链已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人工智能已成为信息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于晓辉表示,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创新浪潮的推动下,预计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将迎来新时代。 来到快速迭代演进、探索突破的关键期。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相关应用正在与场景融合,加速进入生产生活。

3月22日,阿里巴巴统一钱文大模宣布开放千万字长文档处理功能。 金融、法律、科研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使用统一钱文快速分析财务报告、阅读科研论文、判断案件、阅读医学报告等。3月10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国家人工智能研究院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发布升级版大型人工智能天气预报模型“凤舞”。 中期天气在 10 公里级别进行建模和预测。

“近期,大模型在日常办公、文字创作、软件开发、图像视频生成、客服问答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从中长期来看,大模型模型将与制造业、生物医药、能源、交通等诸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可能成为科学发现的新范式,不断提高创新效率、拓展应用领域、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赋能工具,驱动更大范围的创新。” 于晓慧说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它们不仅推动企业内部人机协作、智能决策等先进工作模式的落地,还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务。 “2024年预计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年’,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场景和产品形态将会涌现。”

同时,从进一步加大开源开发力度,到降低创新创业团队、中小企业等大模型培训门槛; 从加强智能算力建设和统筹,到加速高质量数据供给和交易; 从加快场景开放融合推进,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近期,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等地积极部署,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已从软硬件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系统协同。未来将更加注重应用、算法、关键软件的全方位协同开发。同时,还需要政策引导、标准法规、监管措施,提前做好应对部署,确保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于晓慧说道。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