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

【金色港湾资讯网为您推荐阅读】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

11月20日,冶山斈社陈元春在冶山春秋园“八曲”附近发现一处被树根遮挡的摩崖石刻,经清理确认了“冶山”和“永定林鸿辉”的文字。

鼓楼区园林中心表示将实地查看并开展题刻保护抢救工作。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2)

20日,冶山春秋园“八曲”附近的石壁上,“冶山胜境”被保护发掘露出大半。池远 摄

千年以来,许多文士在奇岩怪石间镌刻下大量摩崖石刻,这些都是闽都文化宝贵的实物载体。

这些摩崖石刻每一块都在诉说着悠久深远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时空,与古人来一场时空对话。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3)

福州迄今最大的“福”字摩崖题刻位于福山郊野公园。林双伟 摄

全市现存摩崖石刻文物171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7处,五城区摩崖石刻有1045段,摩崖造像9处29尊,岩画2处6幅。

石刻字体有篆、隶、草、楷、行书,形式有榜书、题名刻、纪游刻、记事刻、诗刻、祁福刻等。

福州市区的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鼓山、乌石山、于山、冶山,以及市郊象山等地。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4)

游客在鼓山摩崖石刻前观赏游玩。林双伟 摄

鼓山:中国书法艺术宝库

自北宋以来,诸多文士在此留下了576段珍贵的摩崖石刻,这一数量之丰富,使之成为福州摩崖石刻之最,同时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

因此,鼓山也享有“东南碑林”之美誉。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5)

鼓山灵源洞摩崖石刻。王晓峰 摄

鼓山灵源洞有密集的摩崖石刻,除了蔡襄、朱熹等人的字迹,还有南宋福州太守赵汝愚的名诗《绍熙辛亥九月二十日游鼓山》。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6)

蔡襄“忘归石”题刻。林双伟 摄

灵源洞“忘归石”是鼓山中最早的石刻,为北宋书法家蔡襄所题,表达对福州山水的喜爱,因喜爱而忘返。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7)

蔡襄的“国师岩”题刻。余燕芳 摄

附近又有“国师岩”三个楷书大字,亦为蔡襄书,见证了五代时期鼓山涌泉寺第一代住持神晏禅师被闽王王延钧封为“国师”的故事。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8)

正楷“寿”字题刻位于灵源洞前蹴鳌桥下。来源:鼓岭旅游度假区

巨大的一“寿”字,字高4.15米,宽3.05米,旁款题“晦翁”,即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所书,是鼓山单字最大摩崖石刻,也是福建省少见大字摩崖石刻之一。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9)

“喝水岩”系宋嘉佑六年(1061年)施元长所题。来源:鼓岭旅游度假区

相传大致在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洞内涧水喧哗,大喝一声,涧水穿入岩下改道东流,原来的溪涧也就干涸了。

千年以来,文人墨客围绕这段典故的题咏络绎不绝,仅“喝水岩”(喝是“吆喝”的“喝”)一带的相关摩崖刻石就不下20段,犹如穿越时间的一个论坛。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0)

般若台铭勒刻在乌山石林景区一块巨大岩石上。池远 摄

乌山是福州“三山”之首,现存169段珍贵的摩崖石刻。

般若台铭石刻年代最为久远,可谓乌山“镇山之宝”。

全文4行、24个篆字:“般若台 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李阳冰书”。“般若”是梵语,寓意“智慧”。

李阳冰未到过福州,但族人、时任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向他讨得般若台铭墨宝后,刻于乌山上。乌山般若台铭石刻名扬天下。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1)

乌山南麓,摩崖石刻“冰壶”是重要景点。池远 摄

“冰壶”取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作《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寓意清廉正直、一尘不染的品格。

榜书“冰壶”落款为“烟霞病叟”,乃明代官都御史林廷玉之称号。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2)

乌山三十六奇景之一“天空”摩崖题刻。池远 摄

在乌山二期修复中,打通了邻霄台景区与石天景区的断头路,如今,一抬眼便可看到福州体量最大的摩崖石刻之一“海阔”“天空”。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3)

“将军帽”题刻。陈暖 摄

于山:感受深厚人文内涵

作为福州“三山”之一,于山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登临抒怀,现存摩崖石刻110段。

于山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鳌顶峰、狮子岩、戚公祠等处,包括宋代程师孟、陈襄,明都御史林廷玉等人的石刻。

早在1961年,于山摩崖石刻便被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4)

于山九仙洞上,一座岩石题刻四个行书大字“月朗风清”。陈暖 摄

“月朗风清”为乾隆二十六年福州知府李拔所题,这四字既描绘了登高望远之时清风拂面的空远意境,也能从中窥见题刻者感怀从政为官须有廉洁操守。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5)

养护专业人员攀梯而上,清除摩崖石刻“状元峰”面层的苔藓、地衣。陈暖 摄

鳌顶峰又名“状元峰”,因宋代福州人陈诚之在此读书中了状元而得名。

状元峰上刻有从宋代到清代的石刻十余段,其中北宋淳化元年吕文仲所刻的游记“淳华元年五月同游五人吕文仲卫克明李昭禹元仁浦王之问记”,是福州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原迹。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6)

青芝山摩崖石刻。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连江:大半摩崖石刻都在青芝山

连江县现有摩崖石刻200多处,仅青芝山就留有121处。

主要分布在观仙洞、万松岭、悬石洞等处崖壁,包括董应举、明代首辅叶向高、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等人的题刻。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7)

翻新后的左宗棠题刻。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左宗棠在督办福建军务期间在青芝山万松岭题刻的“半岭天风有啸声”,保存完好。

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图18)

覆釜山的天书石刻。林华庚 摄

覆釜山中留存一处“天书石刻”——巨石宛若悬于空中,石上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蔚为壮观。

咫尺之间,一览千年。摩崖石刻,再续光华。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