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背装“嫁接”蟳埔女头饰 是非遗的美化还是异化

【金色港湾资讯网为您推荐阅读】

露背装“嫁接”蟳埔女头饰 是非遗的美化还是异化(图1)

戴着蟳埔女头饰的游客穿行在坊巷间。记者 燕晓 摄

把长发盘成圆髻,系上红头绳,横穿一骨簪,戴上大花环,再插上数圈仿生花,最后固定发型……上周六10时许,三坊七巷附近一家旅拍店的化妆间内,当天第一批13名女顾客正在各自的镜子前,满意地欣赏即将完工的簪花杰作。不远的前台接待处,第二批顾客跃跃欲试,即将走进化妆间。

“实在不好意思,没有提前预约的至少要排到下午5点了。”看到不时有顾客进来打听,前台服务员陈道远抱歉地说。

簪花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火?

簪花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头饰文化,源自泉州蟳埔村,当地妇女有将花围和发簪环绕在脑后作为装饰的习俗,俗称“簪花围”。而让簪花“破圈”的,是演员赵丽颖在去年拍摄的一组照片,其头戴簪花围的蟳埔女造型惊艳全网,明星效应持续发酵,掀起了一股全民簪花的热潮。

三坊七巷里,极具闽都特色的古厝与游客头上簪的鲜花相映成趣。许多簪花女穿行在坊巷间,有的身旁还跟着摄影师。“第一次来尝试簪花,效果还不错,妆容很自然,也很出片。”大四学生李欣告诉记者,她同学去年来拍过一组照片,非常好看,但较高的价格让她有些许犹豫,现在即将毕业离开福建了,想给自己留个记忆,就来拍了。

其实,簪花围不仅是“网红”,更是极具文化底蕴的非遗。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蟳埔女服饰为大裾衫搭配黑色宽脚裤。但记者发现,许多店铺动辄几百元、上千元的簪花旅拍套餐中,把露背装、娘惹服、马面裙、旗袍以及各类网红妆嫁接到蟳埔女头饰上,某种程度上是否异化了这项国家级非遗?

“我们会根据当下年轻人审美,对簪花造型进行调整,服装没有特定要求。”针对异化非遗的说法,三坊七巷内一家旅拍店店长周女士有自己的看法:“虽说这是为了迎合多数人的拍照需求而对非遗作出了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妆造写真也带动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消费,助力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林继富看来,大多数时候,人们会寄希望于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但实际上不仅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达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定要符合现代生活,融入现代生活,“生活在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变”。

对于簪花围这样的非遗而言,做好后续的文化承接是题中之义。

“可以通过一定的艺术创作和加工,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不断寻找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创新非遗传承路径。”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消费刺激下的非遗市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形式丰富多样,消费者对非遗产品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促进以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为代表的福州非遗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记者 燕晓 严鑫)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